為什麼要捏成三角形?10個日本御飯糰冷知識
日本的便利商店一定會販賣的熟食就是三角飯糰(也叫御飯糰),裡面包著各式各樣的食材。雖然只簡單由米飯、鹽、內餡、海苔4種基本食材構成,但其能發揮的可能性卻是無限大,無論在家裡吃或帶出門當便當都很方便。如今日式飯糰在其他國家也大為流行,以下就要來介紹在日本眾多美食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10個「飯糰」豆知識。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自彌生時代以來就被食用的飯糰
飯糰,這道日本風格相當強烈的美食,據說是自彌生時代(西元前300年~西元250年)中期至後期的期間開始被日本人食用。1987年,石川縣鹿西町(現今為中能登町)發現了糯米蒸熟、塑形再過火烤製的粽子形碳化米塊(飯糰化石),其底邊約5公分,另外兩邊長8公分、厚度約3.5公分。奈良時代初期,根據元明天皇的詔書而編撰記錄日本各地風土氣候的書籍《常陸國風土記》中便有記載「握飯(にぎりいい)」。
平安時代(西暦794~1185年),貴族們會將蒸熟後的糯米捏製塑形的飯糰,當時的日文稱為「屯食(とんじき)」,分給宴席上的僕從們,或作為士兵的攜帶式糧食。鎌倉時代(1185~1333年)初期,鎌倉幕府的武士們開始把包入梅干的飯糰當作軍糧分配給士兵。
江戸時代(1603~1868年),御飯團開始被視為「便當」中不可或缺的食材,旅人經常攜帶簡單的飯糰作為糧食,或者農民會在農務間做為午餐享用、補充體力。在元祿時代(1688~1704年)開始養殖淺草海帶(アサクサノリ)之際,用海苔包裹玉飯糰的形式漸漸開始流傳。而在明治時代(1868~1912年),鐵道宇都宮車站內一間當地旅館則推出了日本首個「車站便當」,據說當時便當內容就是用竹葉包著2顆黑芝麻和梅干飯糰,以及2塊漬蘿蔔。
原先飯糰被翻譯成球狀的米飯(rice ball)
飯糰的日文稱為「お握り(onigiri)」,所謂的握(nigiri)原先是指「用力捏緊」。這是從製作飯糰的過程中得來,要捏緊米飯然後做出飯糰的形狀。雖然日式飯糰的翻譯是「球狀的米飯(rice ball)」,但飯糰的形狀不一定都像個球,會依照製作時的捏法而不同,有時候還會在外面包上一層海苔。有時候飯糰也會被稱為「おむすび(omusubi)」, 是綁在一起的意思。
在日本,飯糰不論是作為配菜或是主食都是很普遍的食物
在每個便利商店、超市,都會陳列日式飯糰。在學校,飯糰也是孩子們的午餐,有些餐廳的菜單裡也會有飯糰。如果你常看日本動畫、漫畫、連續劇或電影,應該經常看到飯糰出現在劇情中。因為飯糰是用米飯做成的,可以做為配菜也能當主食,不需要餐具就能直接用手拿起來,是很方便的食物。
飯糰的形狀
最常見到的就是三角形,如同上面的照片中所展示的。這是因為古時候日本人將大自然的山給神格化,因此把飯糰做成山的形狀,也就是神的形狀,能獲得神明的力量。
不過其實飯糰也有球狀的或橢圓形的,主要是依照製作時的捏法而不同,因此下面照片中所呈現的也是飯糰的一種。
飯糰裡多樣不同的配料 (具)
日文的「具(gu)」指的是飯糰裡面的配料,最普遍的是醃過的酸梅,或是用醬油燉煮的小菜。你可以在飯糰裡放入任何喜歡的配菜,因此飯糰有非常多種口味。也有些人會把配菜放在飯糰的最上面,像是上面照片中所呈現的,在第一口就能同時吃到配料和米飯。
飯糰的包法
如同第一點所提到,做飯糰時不一定要包上海苔,但是沒有海苔的話,雙手容易沾黏上白飯。海苔通常都會包在飯糰底部,以便用手拿取和食用,有時候會用海苔包覆整個飯糰,如上面照片所示。做飯糰所用的海苔有調味或無調味2種。有些人會把飯糰切成不同形狀作為裝飾。
飯糰所使用的飯不一定都是白米飯
在戰國時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和赤米、黑米比較起來,白米的收穫量較多,因為有更高的產量而開始普及。不過以白米來捏製飯糰的文化是在明治時代才廣為流傳。而現今的飯糰樣式更多元了,可以用炒飯、白飯加調味料、發芽糙米或什錦飯等來捏製。什錦飯是用白米加上各種食材像是雞肉、青豆、蘑菇等等一起炊煮而成。
很多便利商店都販售飯糰
7-11, 全家,Lawson和其他著名的連鎖超市,在輕食區都有販售飯糰、三明治和沙拉。他們的飯糰都是用海苔包起來的三角形,配料的選擇,除了酸梅
和醬油燉煮的小菜以外,通常還有鮪魚加美乃滋,炒鮪魚,泡菜,炸雞等等多種口味。
便利商店賣的飯糰包裝
請觀賞上面如何撕開便利商店飯糰包裝的影片。便利商店所販售的飯糰,海苔並沒有接觸到白米飯,當你撕開包裝後,海苔才會和米飯包在一起。因此任何時候都能享用酥脆的海苔。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