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肥、素甘、道明寺它們到底是誰?名稱怪裡怪氣的和菓子身世解謎

於日本觀光時,購買當地伴手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做工精細如藝術品的和菓子是許多人的不二首選。然而當您在選購時,是否曾見過一些取名怪裡怪氣或富有趣味的和菓子,好比「求肥」和「道明寺」,到底這些名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含義?以下將帶您一同解密它們久遠的身世之謎。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大家吃甜點都怕肥,為何還有點心敢取名為「求肥」?

「求肥」(ぎゅうひ)是種以白玉粉、糯米粉、砂糖和水飴製成的和菓子,質地柔軟,除了可以單吃,也常被當作其他和菓子的基本材料,例如:福井名物羽二重餅、岡山名物吉備糰子大福的外皮以及熊本名物譽之陣太鼓的內餡等等,您很容易吃到它,但常常不知道它的存在。

「求肥」發祥自中國,是中國在祭礼時所使用的貢品;在古代,求肥多以黑糖來製作,顏色與現在的白嫩外觀稍有不同,因色和質感與牛皮相似,因此當時傳入日本時,漢字名寫作「牛皮」。但遇上日本因受佛教思想影響,不太吃牛與豬肉的年代,因而把漢字「牛皮」(ぎゅうひ)改寫為「求肥」(ぎゅうひ),兩者的日文發音相同。所以並不是為了想要增肥才取名為求肥喔!

「素甘」是什麼?難道是素食甜點嗎?

發祥自江戸後期的「素甘」(すあま)也寫作「壽甘」,是一款有著吉祥寓意的日本和菓子。「素甘」使用上新粉和砂糖製成,流行於東日本地區,在西日本並不常見。素甘的顏色主要有紅白相間、純粉紅色和純白色三種,外形神似日本魚板,吃起來有著麻糬般Q軟的彈牙口感,裡面沒有包任何餡料,散發樸素的甜味。

而被製作成橢圓形的素甘,通常以「鳥的子餅」或「鶴的子餅」來稱呼,在日本某些地區常用於七五三、生産、入學等值得祝賀的各種喜事。至於素甘到底是不是素食甜點,可能要依據各廠商的詳細成份表來判明囉。

不是最左,也不是最右,為何叫「最中」?

「最中」(もなか)是一種使用糯米粉製做薄餅皮,然後以模具燒製成脆皮之後再填入紅豆餡、栗子餡、麻糬等餡料的和菓子;在過去,包裹紅豆餡的才能算是最中,而現在則是只要內部有包餡料或食材都能稱為最中。「最中」在現代的日本是非常常見的和菓子,一年四季皆能買到,從高級百貨、伴手禮店到超市、便利商店都有在販售。

「最中」這個名稱相傳與拾遺和歌集有關,從「水の面に 照る月なみを 数ふれば 今宵ぞ秋の 最中なりける(水面明月影,中秋月正圓)」而來。在古代的日本宮廷中秋宴會中,知道此和歌的官員見到現場白色圓潤的餅菓子,說出了「最中の月」一詞,意指滿月,這道甜點的名字因而被創定下來。江戶時代販售的最中是以「最中の月」之名來販售,後來開始有不是圓形的最中菓子出現之後,則改為只使用「最中」一詞。

現今的「最中」不只造型多樣化,其外皮除了傳統的褐色外也有特別的粉紅色、灰色、黃色、綠色等多種色彩,令人愛不釋手。東京神樂坂名物「貓最中」,即是一款大受歡迎的最中,其粉嫩的顏色與貓咪外型十分討喜,貓迷們來到東京旅遊時,絕對不要錯過!

而另外一款知名謝罪用伴手禮「切腹最中」,據聞也是一天能賣出上千顆的人氣最中;把紅豆內餡塞到爆滿合不起餅蓋的「切腹最中」,像極了日本武士切腹之後開腸破肚的模樣。這款「切腹最中」的發明者為東京新正堂的第三代傳人,以「浅野内匠頭切腹之地」的概念開發了這款曠世巨作「切腹最中」;之所以會想出這樣的點子,是因為新政堂的店面舊址即為播磨赤穗藩第三代藩主「浅野内匠頭」的切腹之地「田村家上屋敷」,抱著紀念這位名人的想法,創造了這款最中。「切腹最中」成為賠罪熱門禮品其實有著誤打誤撞的原因,連老闆自己都感到驚訝,但不論如何,古代日本人必須以痛苦的切腹來表達自己的歉意,而現在,則可由和菓子代勞。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鹿之子」?鹿的...孩子?

「鹿之子」(鹿の子)為鹿の子餅的簡稱,這是一種以求肥或羊羹為內餡,外圍佈滿甜紅豆或其他甜豆所製成的和菓子,並在最外層裹上一層寒天來固定外型和增添光澤度。至於為何取名為「鹿之子」?當然與鹿的孩子無關,而是因為其外層凹凸不平的甜豆神似小鹿斑比的點狀花紋而得名。

通常鹿之子凹凸不平的外層可使用多種甜豆來製作,使用小紅豆來製作的鹿之子常被稱為「小倉野」;使用白隱元豆(白花豆)來製作的鹿之子則被稱為「京鹿之子」;而使用栗子來製作的鹿之子也很普遍,通常被稱為「栗鹿之子」,十分有趣。

於寶曆年間(1751~1764)被創作出來的「鹿之子」,最初由人形町的惠比壽屋開始販售,之後廣受全國歡迎而成為人氣名物。看起來密密麻麻的鹿之子,吃起來十分美味,如果您沒有密集恐懼症,不妨嘗試一下。

Klook.com

超可愛的「香魚燒」裡面有包香魚嗎?

光聽到「香魚燒」這個名字,是否會覺得是用香魚製成的菓子呢?還是包著香魚餡料的食物呢?到底跟香魚有什麼關係?而一看到香魚燒本人的模樣,您肯定會不自覺地發出「好可愛喔!」的驚嘆聲,不過到底裡面包了什麼餡料?接著就來解密一下吧!

其實香魚燒的日文名字叫做「若鮎」(わかあゆ),是一種以麵粉、砂糖、煉乳和雞蛋等材料製成的和菓子,一般使用銅板來煎烤外皮,並燒印出它的眼睛、尾巴和魚鰭,裡面包的內餡則為上面介紹過的「求肥」。在京都和岐阜地區通常是包裹一整條求肥,關東地區有時會包裹求肥與小紅豆,名古屋地區則有味噌口味的特殊香魚燒,因此香魚燒其實只有外型如似香魚,並沒有使用任何香魚原料喔!

至於香魚燒的發源地有人說是京都,也有人說是岐阜或名古屋愛知,而香魚燒的原型則來自一種叫做「調布」的長方形和菓子;「調布」同樣也是一種以咖啡色煎烤餅皮包覆求肥的菓子,經過後來改型為香魚形狀之後,則成為現在這款「香魚燒/若鮎」。

香魚燒是種季節限定的和菓子,通常於每年5月至7月之間販售,屬於日本初夏的風物詩之一,日本人會在夏季食用它。六月是日本香魚禁漁期結束的月份,日本餐廳會於六月初開始推出香魚料理,而同時和菓子店家也會於這段期間推出可愛又美味的「香魚燒」囉!

水裡無月?水無的月?「水無月」 到底和月亮有沒有關係?

「水無月」(みなづき)其實與月亮完全沒有關係,不過與日本的「六月」有關聯。

舊曆六月在日本又被稱為「水無月」,而在這個月份的最後一天,京都地區的神社會舉行除去罪惡與不潔,祈禱下半年無病息災的「夏越祓」祭典,由於在過去,冰塊是昂貴的奢侈品,因此庶民們便以葛粉、白玉粉、麵粉以及糖和小紅豆製成點心,切成三角形象徵著清涼消暑的冰塊碎片,而紅色的紅豆餡則有著除魔解厄之含意,這就是「水無月」和菓子的由來。如果您於六月時造訪京都,不妨購買一下這期間限定的「水無月」菓子喔。

「外郎糕」?難不成是官員專屬糕點?

長得超像羊羹,吃起來口感卻像娘惹糕的「外郎糕」(ういろう)是一種以蒸籠蒸製而成的「蒸菓子」,其配方與水無月的三角底座有點類似,不過主要以米粉製成。而關於「外郎糕」的名稱起源眾說紛紜,比較常見的幾種說法為,最初以黑糖來製作的外郎糕顏色和外郎藥(透頂香)相近,因此得名;另外也有菓子由外郎家族發明所以取名為外郎糕等說法。

「外郎糕」的製作方式和口味依據日本各地區有些許不同,通常被視為「名古屋」名產,不過在神奈川的「小田原市」也非常具有知名度。從京都外郎家分家的「小田原外郎家」自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至今已持續經營漢方外郎藥(透頂香)和外郎糕事業逾650年,此家族的祖先為元朝從事醫事的陳外郎,於元朝末期自中國逃亡到日本博多,目前當家之主為第25代子孫,歷史十分悠久。

外郎家在小田原設有一間「外郎博物館」,詳細介紹了關於外郎糕的歷史。而除了知名的名古屋跟小田原之外,在京都、山口、德島、伊勢、神戶等地區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口味,吃起來口感略有不同,值得多品嚐幾間。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取名為「道明寺」?!難道與流星花園有什麼淵源?

這下可能要讓廣大的流星花園粉絲們失望了,長得美麗動人的「道明寺」與流星花園男主角一點關係都沒有,倒是與日本一種名為「道明寺粉」的和菓子材料有關。

「道明寺」又稱為「道明寺櫻餅」,有著櫻花般的粉紅色澤,非常討喜。而日本關西地區與關東地區皆有「櫻餅」這款和菓子,只不過外型與食材完全不同。長得圓滾滾、外層以鹽漬櫻葉包覆的關西「道明寺櫻餅」使用了粉紅色「道明寺粉」來製作,這是一種把糯米蒸熟再乾燥製成的米粉;而關東的「長命寺櫻餅」則是由小麥粉製成粉紅色薄皮,外層一樣披著鹽漬櫻葉,然而整體口感和道明寺櫻餅吃起來完全不同。通常「道明寺櫻餅」在日本直接被稱為「道明寺」,是一款十分值得一嚐的春天和菓子,在超市就可以買到。下此不妨買盒「道明寺」送給您的流星花園粉絲朋友,開他一個小小玩笑吧!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幾款以中文角度來看,名字十分奇特、令人印象深刻的和菓子,不知道大家吃過哪幾款呢?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

領取免稅折扣優惠券!

作者簡介

nami
nami
原本是在台灣的廣告公司做著資深藝術指導的工作,但卻在遠嫁日本之後一直寫著旅日文章的台灣女子。現在時時設計做稿,時時旅遊寫稿,興趣是製作美麗的料理和分享在日生活經驗。擁有臉書粉絲頁「namiなみ」及料理粉絲專頁「Ncook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namiism91/
  • tsunagu Japan編輯精選旅遊推薦!

搜尋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