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風建築字典 ── 基礎構造篇
對日本的古蹟或傳統建築有興趣的讀者,是否曾有過以下經驗:參觀之後想在部落格或社群網站寫下見聞紀錄,可是又想不到詞彙可以精確的形容?或是找了網路上的文章要進一步了解,卻被其中的專有名詞卡住,似懂非懂?各位有福了,這裡從頭到腳為您條列日本建築常見的構造名詞,並且配合照片做簡單明瞭的說明。熟讀本文,以後遊日本參觀古蹟時,不經意繞上幾句,講解一番,您也可以速成當專家,成為朋友間備受崇拜的對象!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屋根(やね)
日語「屋根」就是屋頂的意思。日本建築有不同樣式、不同材質的屋根,特殊的建築也會有特別的屋根裝飾。
二重屋根(にじゅうやね)
則為中文「重簷」之意,也就是雖非二層樓,但有兩層屋簷。
切妻造(きりづまづくり)
最基本的屋根樣式,由兩片斜面構成。
妻側(つまがわ)
亦稱【妻面(つまめん)】,為兩片斜面間的三角形面。
妻入り(つまいり)
建築入口設於妻面稱為妻入。
平入(ひらいり)
建築入口與斜面同側則為平入。
代表性的切妻造如古老的伊勢神宮、住吉大社的本殿。伊勢神宮為切妻造平入,住吉大社則為切妻造妻入。
寄棟造(よせむねづくり)
主屋脊的日文寫作【大棟(おおむね)】,而寄棟造的屋根從最頂端的大棟往四方傾斜,由兩個梯形及兩個三角形,共四個斜面構成。奈良許多古寺如東大寺、興福寺、唐招提寺,都是使用寄棟造。
入母屋造(いりもやづくり)
用最簡單的形容,入母屋造是切妻造與寄棟造的合體,上半部同切妻造有兩個斜面,下半如寄棟造為四個斜面。入母屋造樣式較複雜但卻十分普遍,從古民家到寺院、宮殿都廣泛運用。
宝形造(ほうぎょうづくり)
沒有大棟,頂端只有一個尖頂的樣式就叫「寶形造」,最常用在寺院的堂塔。除了基本的四角形以外,也有六角、八角的樣式。
越屋根(こしやね)
有時可以看到一些建築在屋根上又凸出一個帶透氣窗,用來加強通風的矮塔樓,在台灣稱之為「太子樓」,日文則稱為「越屋根」。
茅葺(かやぶき)
「葺」為覆蓋之意。使用稻草、茅草等植物製作屋根即為茅葺。除了各位熟知的白川鄉、美山町等傳統聚落有茅葺屋以外,神社佛閣也不乏著名的例子。
杮葺(こけらぶき)
以加工過的木片鋪設屋根稱為杮葺,「杮」為木片之意,字形跟水果的「柿」有微小的差異。固定木片需以竹釘固定,並且順著木紋層層反覆向上堆疊,是十分費工但精美的工法。
檜皮葺(ひわだぶき)
比杮葺更耗時耗力的就是由樹皮鋪成的「檜皮葺」了。檜皮葺在植物材質的屋根中格式最高,需選擇樹齡70年以上的檜木,由專業職人「原皮師」剝取樹皮。剝取時不可傷及樹的形成層,讓樹未來能生出新皮。接著樹皮還要加工修整成相同大小,細細堆疊,同樣以竹釘固定。日本有檜皮葺的文化財建築約730座,其中150座就在京都,佔了2%,是全國檜皮葺古蹟最密集的區域。
銅葺(どうぶき)
日本從江戶時代發展出由薄銅皮包覆屋根的技法,具有防水及耐久的優點。銅原本是紅褐色,但隨著銅鏽生出會轉為典雅的綠色, 最常見於神社。
瓦葺(かわらぶき)
黏土燒製的黑瓦房舍是日本最常見的風景。因釉藥或燒製手法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顏色,例如沖繩就以紅瓦為主流。
屋瓦大致上可分為扁形的【平瓦(ひらがわら)】、筒形的【丸瓦(まるがわら)】、疊在大棟上的【熨斗瓦(のしがわら)】,以及在大棟兩端或四隅尖端有特殊造型,具驅邪意涵的【鬼瓦(おにがわら)】。
千木(ちぎ)
神社獨有,於屋根兩端交叉的裝飾構造。
鰹木(かつおぎ)
同樣為神社獨有的裝飾,會多根並排安裝於大棟上。千木與鰹木最早見於古墳時代的宮殿,起初應為結構補強用途,後來裝飾化並被引用於神社建築後,成為具神聖性的符號。
相輪(そうりん)
佛塔尖端的金屬飾物。構造由上而下依序稱為寶珠、龍車、水煙、九輪、請花、伏缽、露盤。
鴟尾(しび)/ 鯱(しゃち)
鴟是一種中國神話裡的魚形動物。人們會把仿其造形的裝飾安裝於大棟兩端祈求避火。鴟尾傳入日本後多用於佛寺,後來發展成造形更生動的「鯱」,成為城郭建築必備的裝飾。
破風(はふ)
所謂「破風」就是「 妻面」的屋簷造型。但破風不僅指屋根下的妻面,包括玄關延伸出讓人上下車的【車寄(くるまよせ)】、門窗出入口遮雨的【庇(ひさし)】,都可以做成這種具小屋簷的裝飾性「破風」。更可以僅僅是讓建築看起來更壯觀而在屋簷斜面做出破風造型,甚至重疊應用。
破風有多種樣式,除了同樣有切妻、入母屋等基本形之外,還有以下種類。
唐破風(からはふ)
呈弓形曲線,弧度可大可小,最為人熟悉,也最有日本味的破風。雖賦予「唐」名,但卻是日本特有的建築樣式。
千鳥破風(ちどりはふ)
設於屋根的三角形破風。雖然乍看與入母屋破風很像,但入母屋破風在構造上必然與整個屋根為一體,而千鳥破風為裝飾性質,可以位於斜面的任何地方。
懸魚(げぎょ)
為了遮蓋內部木構的截面而裝飾於破風下的木構造。後來發展成魚形,具有祈求避火之用意。
組物(くみもの)
從柱頭頂端支撐屋根的結構,即中文的「斗拱」,從中國傳入後主要運用在寺院建築。組物的基本元素是弓形的【肘木(ひじき)】及狀如方形漏斗的【斗(ます)】,以不用釘子的接榫法組合。組物可以層層疊疊到令人眼花的境界,既有裝飾性,柔韌的結構也有優秀的耐震效果。
【木鼻(きばな)】穿過柱子的樑木頭部叫木鼻。在寺社建築中,可以看到有雲紋等雕飾的木鼻,甚至雕刻成龍、獅子等立體造型的守護獸,是值得注意觀察鑑賞的構造。
蟇股(かえるまた)
「蟇」就是青蛙,這個構造因為看起來像青蛙下半身腳開開的模樣而得名。蟇股裝設在兩根橫樑之間,支撐上樑並分散其重量。在青蛙的「跨下」也常會有裝飾性的雕刻。
天井(てんじょう)
中文的天井指的是宅第內的中庭,但在日文裡是指「天花板」。天井是用來遮蓋屋根內部結構,具有改變採光、控溫、防止塵埃落下等效果。日本的天井有多種工法,例如由橫直木材組成鏤空格子狀的【組天井(くみてんじょう)】、不鏤空的【格天井(ごうてんじょう)】、懸掛式的【釣天井(つりてんじょう)】、竹片編織的【網代天井(あじろてんじょう)】等。某些寺院更會在天井畫上壯觀的天井繪。
連子窓(れんじまど)
連子窗為用木或竹材做出長條形窗格的窗戶。通風良好,但是也能夠屏蔽視線。
出窓(でまど)
出窗為將位置自牆面外推,略呈箱型的窗戶,有利於通風及加強採光。
火灯窓(かとうまど)
火燈窗的輪廓模仿火焰形狀,裝飾性強烈的窗形,也稱為花頭窗。源自印度,經中國傳至日本,原用於寺院建築,後來於宅邸、城郭建築亦廣泛運用。
障子(しょうじ)
也就是在木造格子框的單面貼上和紙的紙門或窗戶。外觀會露出格子。
襖(ふすま)
於木框的雙面以較厚的紙糊成的紙門,外觀看不到格子。除了作為拉門以外還會用於兩房間之間的區隔,以及櫥櫃門。宮殿建築的襖也會貼上金箔,畫上圖案,成為高級的裝飾。
欄間(らんま)
在室內隔間靠近天井處,為了採光或通風而設置的窗口。有障子、格子等簡單的形式,也可能做成精美的鏤空雕刻。
蔀戸(しとみど)
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格子木窗,使用於宮殿或寺社建築。上半部可以由鉤子釣起呈90度開啟,下半部可拆卸,達成暢通出入的空間。
舞良戸(まいらど)
正面帶有細橫木條的實心木拉門,具有隔絕性、防水性強的優點,因此常用於房間面向廊道側,或者浴廁及廚房。
漆喰壁(しっくいかべ)
「漆喰」在中文稱為「灰泥」,是一種石灰加上骨粉、貝殼粉、海藻、麻或稻草等植物纖維,以水混和的建築材料。日本建築的牆壁除了木板以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工法是以竹材編成格子狀,然後層層塗上黏土,最後塗上漆喰,就是常見的白色漆喰壁。
海鼠壁(なまこかべ)
為了加強建築的防潮、防火機能,江戶時代發展出將平瓦貼在房屋外壁的樣式,廣泛運用於店鋪及倉庫。平瓦成方格狀或菱形格排列,因為在瓦與瓦的間隙會填入漆喰,並且做出長條狀的鼓起,外觀令人聯想到海蔘(日文稱海鼠),故被稱為海鼠壁。
縁側(えんがわ)
建築外圍屋簷下的架高地板,通常面向庭園,兼有通道及休憩用途。縁側位在室外,卻又在屋簷內,對於日本人而言也具有模糊內外空間的文化意涵。
犬矢来(いぬやらい)
在京都很容易可以看到傳統町家建築的牆角放了這種竹編的弧形裝置。「矢來」有籬笆的意思,也就是用來擋狗的籬笆。為什麼要在牆角擋狗呢?其實犬矢來最主要的功能,是為了防止狗在牆角尿尿。除了衛生的考量,水分積在木造建築的牆角也容易造成腐朽,而在狗尿以外,下雨時犬矢來也可以將雨水彈開。另一方面,犬矢來也用來劃分私有土地與公共道路的界線;而容易攀爬的屋簷與窗格在界線外推之下,也產生防盜的功能。
繼續閱讀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