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戒光明寺 ── 長留京都的會津士魂
位於京都的金戒光明寺,不僅是一所著名的佛寺,也曾是幕末動盪時代的重要舞台。本篇要介紹的是金戒光明寺在春櫻秋楓美景之後的深沉歷史。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位於京都左京區的「黑谷桑」
位於京都黑谷的金戒光明寺是一所淨土宗的佛寺。當地人都暱稱為「黑谷桑」。
據說曾於比叡山修行的淨土宗開基祖師「法然上人」決心自立宗派後,來到黑谷搭起草庵,作為淨土宗最初的寺院,這就是後來的金戒光明寺。
走近入口處的「高麗門」,你會看到除了寺名之外,還有另外一行字:「京都守護職本陣」。
這裡除了是淨土宗的大本山之外,更有名的就是這個。幕末之時,這裡原是擔任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所駐紮的本陣,其在金戒光明寺派駐了一千名藩兵。他們為了孝明天皇與德川幕府而竭盡忠誠,壓制在京都從事倒幕活動的尊王攘夷派,直到在明治維新中處境逆轉,淪為朝敵成為被討伐的對象為止......。
穿過了門,接著便是一條漫長的坡道,然後是一重又一重的石垣和曲折的路線,讓人覺得這裡彷彿像是一座城郭......確實如此。江戶初年,德川家康為了在京都駐軍的不時之需,將金戒光明寺以城郭構造加以大幅改建。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會津藩才選擇這裡作為本陣。
爬上坡道,一座巨大的山門出現在初秋尚未轉紅的楓葉後面。雖然還比不上「日本最大山門」的知恩院,但也是非常壯觀的山門了。屋簷的下方高懸著由後小松天皇題字的「淨土真宗最初門」束額。
面向山門的宏偉御影堂。佛寺的御影堂或開山堂,指的都是供奉開基祖師的佛堂。而像金戒光明寺這樣御影堂比供奉本尊的阿彌陀堂更氣派,而且坐北朝南設於主體位置,倒是件挺特別的現象。
在一側的是阿彌陀堂和納骨堂。
上圖靠左的是阿彌陀堂,是金戒光明寺境內最古老的建築,由豐臣秀賴於慶長十年(1605)建立,這時候德川家康已經在江戶建立幕府,且已由家康之子秀忠出任二代將軍,讓豐臣一族走向滅亡的大坂冬之陣就發生在9年之後......出錢蓋廟作功德似乎也改變不了命運啊!
會津墓地的歷史故事
會津墓地在寺境的東側。雖然墓地裡沒有埋葬哪些名聲響亮的歷史名人,但是可以說埋葬了一整段歷史的狂風巨浪吧。有三百多位死在幕末動亂之中的會津陣亡者長眠於此。
對幕末歷史有興趣的人都知道長州藩一直是倒幕運動的先鋒,透過坂本龍馬的斡旋,和原本主張公武合體的仇敵薩摩藩釋嫌結盟,推翻幕府。而會津藩則是自始至終都遵從祖訓,效忠於幕府,即使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降服於新政府後依然與新政府軍頑抗,導致了會津若松城被砲擊成蜂窩,三千人戰死的慘況。
經過大片墓地會看到一座三重塔。這是江戶初期為了供養二代將軍秀忠而蓋的「文殊塔」。被德川家所滅的豐臣秀賴蓋的阿彌陀堂,和為了德川秀忠之死所蓋的文殊塔,如今都佇立在同一塊土地上。
還有金戒光明寺著名的「阿福羅頭佛像」-五劫思維阿彌陀如來,也是藏身於墓地之中!位置就在通往三重塔的階梯旁,千萬別漏看了!
長州與會津的恩怨情仇
「這裡是會津人的聖地,請保持禮節參拜」
會津武士屍骨已寒,但恩怨卻難以解開。原本跟會津一起對付長州的薩摩背叛了會津,而為了報「8月18日政變」和「蛤御門之變」的仇,長州軍凌辱戰死的會津人屍體,還禁止民眾收屍任其腐爛。明治時代以後,會津還是繼續受到薩長派閥主導的政府歧視,會津人在政府裡難被重用,建設也落後其他地區。
後來西鄉隆盛在薩摩發起叛亂時,被收編入明治政府軍的會津殘部都把這場仗當成對薩摩的復仇,嗆聲「薩摩人啊!試試看東國大丈夫的刀是利的還是鈍的!」而勇猛衝殺。
另外則是1980年代山口縣(原長州)萩市向福島縣會津若松市提出締結友好城市時遭到了回絕。萩市表示「已經過了120年了」,而會津若松市竟說「還有一個120年還沒過去」。
出身山口縣的安倍晉三總理,在2007年選舉於會津進行演說時時,甚至還代替祖先向會津鄉親謝罪呢。直到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萩市向會津若松市送去救援物資和捐款後,會津若松市長到萩市訪問並致謝,雙方的積怨終於開始消融。
雖說外人大概會覺得會津人頭殼太硬,太愛記恨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嚴肅面對歷史,不輕易忘卻的精神,不是很值得尊敬嗎。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