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精神的原鄉 ── 位於三重縣的「伊勢神宮」
祭祀天皇祖神暨日本民族總氏神的伊勢神宮,自古以來被視為日本地位最崇高的神社。從江戶時代百姓將伊勢參拜視為一生必行一次的聖地巡禮,到現代人為了消除壓力而前往神宮的森林中吸收自然能量,伊勢神宮千年來一直都是日本人精神的原鄉。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如何抵達
從關西國際機場前往伊勢,可搭乘南海電鐵至難波站,再轉搭近鐵大阪線至伊勢市站。
若從中部國際機場出發,除了可乘名鐵常滑線在名古屋站轉近鐵名古屋線至伊勢市站以外,還可直接在機場旁的棧橋搭乘高速船至津市, 從港口轉公車至津站再搭近鐵,整體時間比全程鐵道要短,非常推薦。
開始在伊勢的旅程前,建議到外宮前的觀光案內所購買可憑券於期間內無限搭乘公車的「伊勢鳥羽みちくさきっぷ」,有一日券和兩日券,對於除了神宮以外還想跑伊勢鳥羽地區多個景點的人來說十分划算。
外宮篇
伊勢神宮正式名稱只有「神宮」兩字,明治時代後,為了區別其他祭祀天皇祖先而冠以神宮名稱的神社,故加上地名。神宮分為外宮與內宮,兩地隔了一段不算近的距離。離車站較近的是外宮-豐受大神宮,祭祀糧食與作物的女神-豐受大神。由於業務範圍雷同,許多稻荷神社也把祂列為稻荷神之一。
建立年代比內宮晚的豐受大神宮原本位於丹波國(包括現京都府、大阪府、兵庫縣的部分區域), 之後才勸請至伊勢成為外宮。據史料記載,由來是這樣的:在雄略天皇的時代,某夜天照大神托夢給天皇說「我一個人感到空虛寂寞覺得冷,飯都吃不下了,你趕快去給我把丹波國的豐受大神叫來陪我吃飯!」 想像得到一座宗教聖地的創立只是神明缺伴揪飯咖嗎?
火除橋
走過這座火除橋,就是豐受大神宮的神域。名為「火除橋」,是因為其跨越的這條河,古時具有火災時避免火勢蔓延至外宮境內的功能。日本有句諺語「火災、打架乃江戶之華(火事と喧嘩は江戸の華)」,其實不僅江戶城,在建築物全為木造的江戶時代,火災是所有人口密集地共同的夢魘。因聖地巡禮而聚集商家繁榮一時的伊勢,在江戶時代也發生過吞噬城鎮,延燒至外宮門前的大火。正是因為火災的經驗,才挖了這條隔絕火勢的河道。
清盛楠
走過火除橋,右手邊會遇到一顆古老的大楠樹「清盛楠」。據說平安末年的平清盛曾經前來伊勢參拜,經過這顆樹時,頭上戴的冠被樹枝打落,清盛大怒並命人把樹枝剪掉,因此有了這個名字。這個逸話固然表現歷史上常扮演反派的平清盛傲慢的一面,但其實平安時代的習俗裡,男性的頭冠或帽子掉落,露出頭頂是莫大的恥辱,也難怪清盛會因此暴怒了。
豐受大神宮
外宮社域不大,經過平成年間新建的神樂殿,再往前沒多久,看到這被木造的板塀圍繞的社殿,就是豐受大神宮的正宮了。不用懷疑,這極盡儉樸,裝飾度=0的茅草頂木舍,就是神道信仰裡最神聖的場域。自從七世紀天武天皇確立了「式年遷宮」,這項每二十年拆除社殿,在隔壁重建的繁複儀式,就一直持續到現在,拜式年遷宮所賜,伊勢神宮在近兩千年的歲月中一直保持著最原始的樣貌,幾無變動。
許多登錄為國寶、文化財的寺社,常因為在漫長歷史中損毀再復興 ,因此雖可上溯千百年歷史,但建築本體往往跟最初的外觀已不同。但伊勢神宮最矛盾、又最獨特之處在於,它一直維持著二十年重建一次的循環,因此不可能被指定為文化財。卻又因為這種儀式,反而讓原始的模樣得以一代代傳承;雖是最新的,但也是最舊的。
而且,式年遷宮不只限於內宮、外宮兩座正宮而已,還有十四座神宮轄下的別宮,也全都會在遷宮之年重建。參拜完豐受大神宮後,從對面的石階上去,還有風宮、土宮、多賀宮等幾座別宮。可以發現這些別宮全部都長得一模一樣,採用「神明造」這種來自彌生時代高床式穀倉的建築樣式。
心御柱
在社殿旁邊,都有塊鋪滿白石的空地,這就是新社殿的敷地,每隔二十年,神社就在這兩塊地上交替遷移重建。而敷地上有一座小屋子,那是神秘的「心御柱」豎立的位置。
「心御柱」是正殿中央一根插在地面的柱子。但奇妙的是,這根柱子並未支撐社殿,甚至根本沒接觸到社殿本體,只高出土地一小段就沒了,是根不具建築機能的奇怪柱子。但是在式年遷宮的儀式中,這根柱子又顯得無比重要。製作心御柱的樹木要在深夜裡砍伐,慎重加以祭祀,待新社殿落成再於深夜安插到土中,全都是不公開的秘儀。
關於這根謎樣的「心御柱」,有人說殿內的御神體就供奉在心御柱正上方;有人說它是神明降臨的憑依物;也有人主張它象徵日本神話中的夫婦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在創造國土時,於地面上最先豎立的「天之御柱」。雖有種種說法,但可以確定「心御柱」在宗教上有著重大的象徵意義。
內宮篇
從外宮搭公車十分就能抵達內宮-皇大神宮。穿過跨越五十鈴川的宇治橋,就如同跨越世俗與神聖世界的界線......雖是這樣講,不過在宇治橋前來客總是源源不絕,橋前不斷有人拍照,大巴士一車一車的把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拜團體放下來,在領隊的吆喝下整隊,熱鬧的程度會讓你覺得世俗的成分遠遠高過神聖。
宇治橋
宇治橋在式年遷宮的時候也會遷移重建,而橋兩頭的鳥居來由也不簡單。遷宮之時,當內外兩宮拆解後,支撐屋脊的「棟持柱」就被留下來,各自成為宇治橋內外側鳥居的柱子。
御手洗場
大部分神社都會設置「手水舍」,但是在內宮除了手水舍以外,在五十鈴川畔還有一處御手洗場,作為洗手淨身之處。五十鈴川是條乾淨到如同水晶一般,清澈見底的美麗河川,河中還有魚群,就在靠近御手洗場之處游來游去。
兩千多年前,皇女「倭姬命」為了尋找神宮的鎮座地而周遊日本。來到五十鈴川時,終於獲得天照大神的認可而在此創建了神宮。因為倭姬命曾在此清洗奔走各地而沾滿塵土的衣物,因此五十鈴川也有「御裳濯川」的別名,並成為神宮的御手洗場。
瀧祭神
御手洗場不遠處有座小神社祭祀五十鈴川的河神「瀧祭神」。同時祂也擔任參拜者與天照大神之間的傳話者。伊勢在地人來內宮參拜時都會先向瀧祭神告知自己的身份、住處及想要祈求的事,讓瀧祭神轉達自己的心願。
從御手洗場回到參道上,在往正殿的途中,有機會看到神職列隊行進的場面。神職們穿著祭祀的白色齋服和黑冠,以及木製的鞋子「淺沓」,在警衛前後護送下前進,而且行進時還有交通管制,十分具有威儀。
御饌殿、忌火屋殿
穿過第二鳥居,會經過以神樂殿為主的一系列相連的社殿。這裡外觀相對華麗許多,屋頂覆以銅瓦,樑柱和破風上還有金具裝飾。除了奉納祭神樂舞的神樂殿以外還有供奉神饌的「御饌殿」,也就是豐受大神服侍怕寂寞的天照大神吃飯的地方。供奉神饌的祭儀每日早晚兩次,而且據說從儀式制訂以來便一直持續至今,連天災或戰爭期間都沒有中斷過。讓人感到不僅是身為神明的天照大神在眷顧著人,人類也在細心呵護這位敏感纖細的神明啊!
而神饌的準備,又是一個令人驚奇之處。烹煮神饌用的火稱為「忌火」,是神聖清淨之火的意思。而這神聖清淨之火當然不會用瓦斯爐或賴打點燃,而是每日由神職親手鑽木取火鑽出來的!進行鑽木取火的地方就在御饌殿附近的「忌火屋殿」。
皇大神宮
越接近正宮,樹木就生長得越茂密。來到了最深處,終於抵達皇大神宮。這個聖域不用說,當然也是拍照僅限階梯下。看著石階上源源不斷的人流,突然想通了:宗教聖地不就該人多到爆嗎?伊斯蘭教的麥加是如此,北港媽祖也如此,皇大神宮當然也是要人多到爆才更顯神聖啊!
作為位階最高的神社,伊勢神宮有許多不同於其他神社之處。譬如伊勢神宮的建築形式雖被許多神社採用,但內宮自身的正殿則是「唯一神明造」,有著其他神社不能模仿的細部差異。明治時代制定的社格制度中,伊勢神宮也不列入如官幣社(皇室進貢幣帛)、國幣社(國庫進貢幣帛)等社格,是高於所有神社的存在。在古代神宮是不接受皇室以外的參拜及奉幣,直到現在,正殿前也不設賽錢箱。
伊勢神宮也沒有一般神社常見的狛犬。狛犬源自於佛教寺院的石獅子,設置於神社其實是晚至江戶時代才普及。因伊勢神宮的創建早於佛教傳入,為了呈現原始的形貌,故境內沒有狛犬。在參拜時還會發現屋簷下沒有連著繩子的鈴鐺,這同樣因為參拜前搖鈴是近世才形成的習俗。
來到這座在一次次的輪迴轉生中,始終維持亙古面貌的神宮前參拜,這不止是趟心靈之旅,也似乎是趟時空之旅。
而天皇代代相傳的三種神器之一「八咫鏡」,咸信就是內宮所供奉的御神體。日本神話描述這枚銅鏡曾映照過天照大神的面容。後來天照大神的孫子瓊瓊杵尊降臨日本時,天照大神將八咫鏡與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一起交給孫子,要祂見鏡如見阿嬤本人,慎重的加以祭祀。
銅鏡與劍、勾玉都是遠古以來祭祀、咒術使用的道具,也是古墳中常見的陪葬品,象徵古代統治者「祭政一體」的權力。後來編纂的神話又加上了與天照大神的關聯性,於是成為了天皇血統「萬世一系」的信物。
おかげ横丁
參拜完內宮後,鄰近充滿江戶時代氣息的商店街「おかげ横丁」則是來伊勢吃喝玩樂採買土產不可錯過的景點。說到伊勢名物莫屬「赤福」了,在おかげ横丁就有店面。赤福是用紅豆泥抹在麻糬上的一種菓子。
另外赤福善哉則是泡在紅豆湯裡的烤麻糬,因為很甜,還附上熱茶和可以轉換味覺的鹽昆布&鹹梅干。如果是冬天前來的話,還可以在榻榻米座席上邊吃邊用火盆取暖,非常愜意。
此外魚乾也是伊勢的名產之一,おかげ横丁有著好幾家魚乾店,更大方提供試吃。店內用各種魚乾、烏賊乾做成的「裝置藝術」也是看點之一。其他不論松阪牛、龍蝦、鮑魚、伊勢烏龍麵......各種在地名產美食都可以在おかげ横丁享用。
吃遍美食,置身於老街風情中,如果不特別說明的話,來到這裡的遊客一定理所當然的相信おかげ横丁是自古以來的門前町,但其實這條「老街」是二十年前由生產赤福的公司建造,每一座老舖都是仿古重新蓋出來,或者從別處移築而來的!這條為了提振觀光而建造的商店街,卻細膩地重現了傳統風貌應有的質感,實在令人驚嘆。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