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還不叫日本的時代──彌生時代遺跡・吉野里歷史公園
1986年,佐賀縣挖掘出日本最大規模的彌生時代遺跡,讓這個因尚未發明文字而缺乏紀載,充滿謎團的時代有了更加清晰的面貌。如今遺址已經規劃為吉野里歷史公園,復原了考古研究的結果,重現兩千四百多年前,當日本還不叫做日本的時代,居住在這島嶼上人們的生活。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本文為外部作者所撰
吉野里歷史公園
欲前往九州・佐賀縣的吉野里歷史公園,您能從佐賀機場(選擇台灣虎航桃園⇄佐賀直飛)出發,自駕約40分能抵達。或者能搭乘電車,從JR吉野里歷史公園站出來,眼前出現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和低矮房舍。不過別擔心,只要跟著歷史公園的旗子走就行了。散步幾分鐘後,將會看到奇特的建築物出現在地平線上。目的地就在那裏了。
1986年,此地原本正準備興建工業園區。但就在開發前的調查中,挖掘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彌生時代遺跡。這座被雙重壕溝和瞭望台環繞,並有多種大型建築物,具備原始國家型態的「環濠集落」,經過媒體報導後轟動一時,更一度被認為這就是曾紀載於中國史書內,傳說中的「邪馬台國」遺跡。後來雖然仍不能斷定此遺跡就是邪馬台國,但已足夠證實「魏志倭人傳」等中國史書的諸多記載,學界也因此獲得更多彌生時代的寶貴資料。
當考察告一段落後,遺跡被規劃成吉野里歷史公園,也將研究結果、彌生時代的面貌模擬重現在世人面前。由於這座擁有壕溝、圍牆、瞭望台,且環濠內還分隔為不同區域的遺跡,被認為已擁有後世日本城郭的雛形,因此吉野里遺跡也被日本城郭協會選入「日本百大名城」之列。
入口處
剛走到環濠入口處,光這一處景像其實就具有滿滿的資訊量!首先壕溝、削尖木樁及圍牆等重重防衛,顯示這裡的居民不再像原始的繩文時代只需抵禦野獸,而是更強大,更聰明的外敵-人類。旗幟上繪有龍、蝙蝠等與源於漢文化的瑞獸圖騰,是因為這個時代已經與中原王朝開始交流,而大門上的鳥形木雕,則是人們將鳥視為散播作物種子、接引靈魂升天的神明使者之表現。
南村區域
南村區域是一般平民住的村落。這裡可以看到復原的「高床式倉庫」及「豎穴式住居」。古人在地面挖掘地穴,中央挖出地爐,再架設樑柱,鋪上茅葺屋頂作為住居。而收藏作物糧食,將建築架離地面的高床式倉庫則有防潮、防蟲鼠害的功能。
後來的日本人雖然不住在地穴裡了,但相信到訪過合掌村、美山町等傳統聚落的旅人都知道,像地爐以及茅葺屋頂等構造,直到今日都還被應用。而高床式倉庫更成為神社建築的樣式之一。
南內郭
「南內郭」是統治階層居住的區域,這裡由另一重圍牆及壕溝與平民村落隔開,且設有瞭望台戒備,顯見社會階級的劃分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明顯。在西側則有倉庫群以及作為市場的大型建築,是聚集各地物資,進行交易或作為國家資源囤積的場所。考古學家曾經在這裡挖掘出中國新莽時代的錢幣、朝鮮的鐵器,以及來自新潟或琉球的飾物,可以確定當時的物資及文化交流已經遍佈日本島內以及亞洲大陸了。
中央村落
南內郭再往上的中央村落是製造特殊物品的區域,有用來釀酒、養蠶織布、製作祭器的房舍。研究認為在這裡製作的東西是專用來進行祭祀的。而這些東西製造出來後,想必就是在「北內郭」使用了。
北內郭
北內郭是吉野里遺跡的中樞,雙重壕溝和圍牆也顯示出這裡的重要性。遺跡中最巨大的建物「主祭殿」也是位於此處。這座樓高三層的「史前大廈」,專家判斷是統治者處理政事,以及祭司祭祀神靈之處。
另一座外型類似倉庫的高床式建築,由於距離主祭殿不遠,且一階圍成密閉空間,與倉庫有差異,據研判可能是具神聖身份的高級祭司住居。
北墳丘墓
在北內郭之外是墓地。在這裡可看到許多膠囊狀的陶製物體,便是彌生時代的「甕棺」。當時的平民死後便是被放入這種甕棺內進行土葬。
而統治者則是另葬於長方形的巨大「墳丘墓」內。墳丘墓中除了有歷代王者的甕棺以外,還有銅劍及管玉等陪葬品。這種大型的墳丘也漸漸發展成古墳時代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巨大古墳。
入園資訊
吉野里歷史公園每年都會有特定幾天的無料入園日,日期可以至官網確認。對歷史有興趣的旅人非常推薦您一遊吉野里歷史公園,體驗看看與傳統印象的日本不太一樣的遠古浪漫。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