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東京車站等時代面貌的帝王 ── 辰野金吾建築巡禮
東京車站,盤踞在丸之內的這座紅磚之城不只是東京這世界都會的地標,也是日本全國鐵道的心臟。建造此著名車站的建築師,作品遍佈全國;源自英國的紅磚白紋建築式樣,在他的揮灑下竟成為他的個人招牌,在日本甚至被冠上他的名字-「辰野式」。他是辰野金吾,日本的第一代建築師,也是打造出明治時代日本面容的巨匠。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辰野金吾生平
1854,黑船來航的隔年,辰野金吾誕生在唐津藩(現佐賀縣唐津市)。明治維新後,少年辰野報名了唐津開辦的洋學校,並結識了他生涯的盟友-曾禰達藏。在洋學校授課的是位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年輕人高橋是清,辰野與曾禰在高橋老師門下用功一年後,上京報考政府剛創立的工部大學校(日後的東京大學工學部),成為工部大學校一期生。
兩人原本進入造船科,但由於競爭激烈,兩人申請轉科,投入造家學科,在英國教授約書亞・孔德(Josiah Conder)門下學習西洋建築學。辰野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贏得了留學英國的權利。他在就讀倫敦大學的同時還在著名建築師威廉・伯吉斯(William Burges)的旗下工作,畢業後又在歐陸考察一年才歸國,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回到日本後,他接任孔德的教授職位,並與曾禰達藏等同期建築師成立了日本造家學會(後改名建築學會),還創辦了日本第一個私人建築事務所。1890年,辰野金吾獲得委任,負責設計日本的中央銀行-日本銀行。
雖然日本銀行是辰野生涯的一大機會,但這項國家級的重大工程,各種繁雜事務也讓他傷透腦筋。就在這時,當年在唐津洋學校的恩師-高橋是清出現在他面前。高橋被任命為事務主任,成為他的左右手,讓他得以專注在建築專業上。1896年,日本銀行本店竣工。歷經了地震、空襲,這座堅固的石造建築125年來仍屹立不搖,也讓辰野金吾有了「辰野堅固」的綽號,成為日本的代表建築師。
1902年辰野辭去教職,與學生葛西萬司、片岡安分別合夥成立辰野葛西事務所,還有以關西為據點的辰野片岡事務所,將業務擴展至全國。雖然不再執教鞭,但他仍具有建築學會會長身份;同時掌握著學界與業界大權的辰野金吾被譽為「明治建築帝王」,1914年落成的東京車站更成為他的經典之作,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仍為人所熟知。
但是這位帝王並非一輩子順風滿帆。他出生於貧困的下級武士家,因父母無力扶養,金吾被送給叔父當養子,從本姓姬松改姓辰野。報考工部大學校,相較於一次合格的曾禰,辰野的表現遜色,在初試的時候落榜,數個月後的第二回考試中才以吊車尾勉強過關。第一名的畢業成績,是比別人苦讀數倍的成果。
事業成功後,他也面對同業的挑戰。辰野金吾與學弟妻木賴黃是出名的犬猿之仲,尤其在爭奪國會議事堂的設計上,雙方更是多次交戰。另一方面,新世代建築師也對辰野所代表的舊樣式及舊技術感到不耐。原本在辰野旗下工作的學生松井清足,就為了東京車站應以混凝土這項新材料取代傳統紅磚的理念,而與辰野反目,退出事務所。
因為財政等問題一再延宕的國會議事堂建案,則是辰野金吾一生中最大的憧憬。1916年妻木賴黃因病去世,少了最大對手的辰野原本看似勝券在握,不幸在1919年,他也染上當時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而一病不起。在臨終前,對國會議事堂仍念念不忘的辰野對盟友曾禰達藏說:「國會議事堂拜託你了」,講完便斷了氣。不過時代已經交棒,最後完成國會議事堂的,已經是新一代的建築師了。
辰野金吾名作巡禮
如今被稱為「辰野式」的建築風格,特徵是紅磚牆體搭配石材構成的橫條飾帶。其實這本來是源自英國,流行於19世紀的「安妮女王式」。在明治日本除了辰野金吾以外,還有許多英國派建築家愛用,可說是明治建築的主流派。但是身為明治的代表建築家,辰野金吾的名聲太過響亮,加上東京車站給人的印象強烈,因此辰野之名成為這種風格的代名詞。
但功力紮實的辰野就跟許多當代建築家一樣,並非只會一種風格,除了英國式以外,包括歐陸風格,乃至傳統和風他都能掌握自如。接下來就來看看其中幾座辰野金吾的代表作。
日本銀行
位於日本橋的日本銀行本店,是奠定辰野金吾名家地位的作品。他認為這座儲有天下之財,掌握日本金融命脈的中央銀行,在實質與外觀上都必須堅若磐石,因此他選擇了石材為主要的建材。日銀的建築樣式有人認為是新古典、有人說是新巴洛克加上文藝復興元素,但總之,這座參考了比利時國家銀行的建築,與辰野擅長、且為當代主流的英國風格有著極大的差異,是考量了功能及象徵上的定位所做的選擇。
雖然應該只是個巧合,但這座日本貨幣「円」的發行單位,鳥瞰起來正好像個「円」字。巨石砌成的兩層樓上是銅板與鋼板的屋頂,在通往大門的中庭前還有座高一層樓的護牆,穿過這道牆,才能一見它兩層樓高的玄關列柱,三角山牆以及頂端的圓頂。
日銀的外觀彷彿極力彰顯此建築受重重保護;辰野在大阪以及北海道小樽建造的日銀支店,都沿用了相同的建築印象,這也成為日後許多銀行建築的典範。
不過在京都的日銀支店,他就使用了後人熟悉的「辰野式」。京都支店座落的三条通是條狹窄而熱鬧的商店街,加上稍早在隔壁落成的中京郵便局已採安妮女王式;辰野選擇這種在英國廣用於市區,受到商人與中產階級歡迎的風格,或許是為了融入這條街道的氣氛與景觀吧。與京都日銀一樣由辰野建造,同時同地落成的第一銀行京都支店,也是採相同樣式。
日本生命九州支店
位於福岡的日本生命九州支店採用不對稱設計,除了標準的白色橫條紋之外,還有從窗戶上端的圓拱放射出來的斜紋,再加上比例略顯誇張的大圓頂,以及塔樓上的圓錐頂、大小老虎窗,看起來比前面的銀行作品更加熱情奔放,也更加華麗。與隔壁創建於江戶時代的水鏡天滿宮一洋一和互相輝映,是福岡市區難以忽略的視覺焦點。
岩手銀行本店
岩手縣盛岡市是辰野金吾的學生兼合夥人葛西萬司的故鄉,座落在此的岩手銀行本店,則是辰野在東北地區現存唯一的作品。這座銀行以面對交叉路口的八角樓為正面入口,三層樓高再加上圓頂顯得極為壯觀;整體看來精心雕琢,對西洋建築元素的運用從輪廓、線條到細部都十分道地純熟,真讓人有置身19世紀倫敦的錯覺。
大阪市中央公會堂
這座公會堂是辰野金吾在關西的代表作。室內有大小集會廳,能容納多達1800人。建築四隅的裝飾性塔樓多達八座,頗為虛張聲勢;立面到建築前半部的半圓拱造型特殊,不僅日本國內沒有公會堂採用相同外觀,在西方也多見於火車站。圓拱內是貴賓室,繪有由畫家松岡壽以洋畫技法詮釋的日本神話故事。
拱形周遭有如太陽般的放射狀線條十分耀眼,與大阪這塊土地的風土民情頗為契合;最頂端隱約還可看到兩座西洋神像,據說那是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與「米娜瓦」,各自為商人與匠人之神,由此可見祈求大阪這座商業都市繁榮的用心。
從這座辰野晚期的作品可以感覺到他已經脫離了流派系統的中規中矩,開始將自己累積的知識自由發揮。
東京車站
東京車站是辰野金吾集大成之作,也是明治末期最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工期歷時六年九個月,當車站竣工時,元號已經從明治變換為大正。
東京車站建設的背景是日本國內民營私鐵林立,舉例來說,當時從東京往東北方面的鐵道起點是上野;往東千葉方面起點是兩國橋;往西到甲府是飯田町;向南通往東海道則從新橋出發。四方路線缺乏連通,不僅旅客轉車耗時,當戰爭時,還讓軍事物資運輸緩慢,萬一私鐵受到敵國外資干預,更是國安層級的危機。因此日本政府有了鐵道國有化,將各方路線連接起來,並設立中央車站的政策。
而這座中央車站的設計,就交給了當時已成建築界帝王的辰野金吾。對日本政府而言,這座車站不僅是便民的交通建設,更是國家集權的象徵。不過辰野卻沒有選擇像日本銀行那樣,充滿威嚴的灰白色石造歐陸樣式,而沿用色調活潑的英國風。
當時在丸之內,三菱財閥已經蓋起了一整片模仿英國的紅磚造辦公街區,被稱為「一丁倫敦」,負責該建案的正是孔德與曾禰達藏。辰野採用英國風格,除了這是他最拿手的樣式以外,或許也包含了與恩師及好友的作品相互調和,打造能彼此包容景觀的用心吧。
東京車站在日本的紅磚建築裡是空前絕後的巨大。三層樓高的車站中央為皇室專用口,延伸出來的南北兩翼為一般乘客出入口,各有一個帶老虎窗的巨大圓頂。漫長延伸的站舍間還有多個帶有尖頂或圓頂的小衛塔。走進車站,圓頂下的華麗絕倫絲毫不輸外觀,而且暗藏許多文章。
圓頂內最中心的圖案是火車的車輪。八邊形的每一角都有隻鳥的浮雕,乍看像是抓著橄欖枝的和平鴿,但其實正好相反,而是抓著稻穗的老鷹。
牆面折角處有傳統上象徵天皇的鳳凰泥塑,腳下踩著代表近代化的車輪,兩側是象徵武力的箭束;這些裝飾都有著相同的寓意,那就是明治維新的總體目標-富國強兵。在柱面上還有代表天皇神器的鏡與劍;相當細心的把這些國家威信的宣傳融入西洋的裝飾風格中。
不過除了這些嚴肅的圖騰之外,辰野也偷偷置入了他的個人趣味。從上兩圖拱形之間夾角的圓框裡,是否看到猴子、羊等浮雕?其實他依照方位在八個角落藏進了牛、虎、龍、蛇、羊、猴、狗、豬八個干支(生肖)!那麼另外四隻呢?據說藏在辰野的另一個作品裡,這裡先賣個關子。
還有裝飾在圓拱頂端拱心石上的泥塑,許多人都覺得像極了豐臣秀吉的頭盔!
辰野金吾為何要在東京車站暗藏秀吉的頭盔,充滿了各種詮釋。說起辰野的老家唐津,在戰國時代正是秀吉遠征朝鮮的大本營-名護屋城所在地,淵源不可說不深。以明治政府的立場來說,比起傲慢地雄踞關東,最後在明治維新被推翻的德川,豐臣既是德川的對手,而且接受朝廷恩賜五七桐紋與關白職位,在京都執掌政事,應該是比較能認同的對象。
至於辰野本人,出身寒微,憑著個人的努力而出世,最終被奉為建築界的帝王,獲得尊榮也留下足以流傳後世的成果;或許他將自己與秀吉的人生經歷加以重疊了吧。
寺濱公園車站
除了壯大的東京車站以外,辰野金吾還曾蓋過一座與前者反差極大的車站,那就是位於大阪府堺市的寺濱公園車站。這座南海本線上的小站建於1907年,是辰野個人的第一座車站作品;半木造的都鐸式風格有著優美的酒瓶形柱式與葉脈形及連環形線條,雖然同為英式風格,但與給人強烈紅磚印象的辰野建築大異其趣,忍不住想讚嘆原來這位大師還留有這一手。
武雄溫泉
1915年,辰野為故鄉佐賀縣的名勝武雄溫泉建造了新的公共浴場與樓門。在這裡他擱下了留洋建築家的身份,設計出了十足和風的木造建築。不過從空間格局、大面積的採光、以及對骨架結構的強調,看得出來深受西洋建築理論影響,這就是在明治維新後產生進化的近代和風建築。
武雄溫泉樓門使用傳統接榫技法,不用釘子。不過規模尺寸卻遠大過古時樓門,不僅牆中有容人空間,甚至能開窗兼作警衛亭,二樓也能夠登樓入內。樓門內部跟東京車站一樣暗藏密碼,東京車站裡剩下的鼠、兔、馬、雞四個干支,據說就躲在武雄溫泉樓門二樓的天花板裡!
奈良酒店
1909年開業的奈良酒店是為招攬外國觀光客,以及接待國賓、皇族而開設的迎賓館。在當時這種頂級的新式旅館,照理會蓋成最華麗雄偉的洋風建築才對。然而在不久前,辰野金吾的大學同窗片山東熊所建造的奈良帝室博物館,卻因為與古都的景觀衝突而慘遭在地鄉親嫌棄。有了這個前例,辰野便選擇與當地更為協調的日本傳統元素來包裝這座西式旅館。
雖然設施與服務都是道地的西洋風味,但是奈良酒店看起來,簡直就像是一座安土桃山時代的御殿。建築本體使用了大量的檜木,壁面塗以白色漆喰,屋頂鋪上黑瓦,更還有裝飾性的望樓。內部也用格天井、擬寶珠和銅吊燈等構件營造出和風意匠。這座融西洋與日本、傳統與現代於一身的豪華酒店不僅展現了辰野金吾的才華,也展現日本建築在新時代的可能性。
將個人志業與時代精神結合的建築家魂
日本銀行落成後,英國大使曾在致英國首相的信中寫道:「與日本銀行相同水準,甚至更加優秀的建築在我國比比皆是,但是僅僅29年前,德川政權下的日本人還頭綁髮髻,腰掛大刀,踩著木屐走路,只花了這麼短的時間,日本人就能靠自己蓋出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對這個民族追求近代化的執著感到驚奇。」這段話對於辰野金吾與同世代的建築家,他們蓋出的建築所代表的意義,做了最好的註解。
而概觀辰野金吾的人生,以及他的各大作品,可以發現這位帝王雖然有著旺盛的打拚意志,勇於開創的精神,並且熱衷於追求功名;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在必要時他又願意收起氣焰,不過度彰顯個人色彩,讓作品與周遭環境共存共榮;甚至偶爾在作品中展露充滿玩心的一面。大概就是這麼豐富的人味,才讓辰野金吾的作品如此受到世人喜愛,永垂不朽吧。
封面照:cowardlion / Shutterstock.com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