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地本願寺 ── 源自佛教故鄉的嶄新佛寺
在過去曾以世界最大魚市場聞名的東京築地附近,有座外型奇特、既非日式,也不太像西洋風格的建築物佇立在街道上。這是築地本願寺,一座由建築師獨到的建築史觀創造出來的印度樣式佛教寺院,堪稱築地最醒目的地標。本文將為讀者介紹這座難得一見的奇特佛寺。
本文內含聯盟行銷推廣連結。若您透過聯盟行銷連結消費,我們將能獲得相應報酬,您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細說築地本願寺的歷史
築地本願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初年,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西本願寺)於現在東日本橋一帶開設的別院,但在1657年燒毀於江戶時代最慘重的火災「明曆大火」。災後由於幕府的市區重劃政策,這所別院並未在原地重建,而是轉移到了海上。信徒們填海造地,於現址重新建起了寺院。而原意即為「填海造地」的「築地」這個地名,也是由此而來。
1923年,築地本願寺再一次燬於關東大地震引發的火災。這一次擔任重建任務的,是曾任教於東京帝國大學及早稻田大學的建築師-伊東忠太。
伊東忠太除了是從事設計、營造的建築家以外,更是位研究建築的時代流變與內在精神的理論家。他是第一個將英文「architecture」翻譯為「建築」的人(在此之前均譯為「造家」),更曾一反當時建築界唯歐美是瞻的風潮,為了追尋日本建築的源頭從中國出發,途經印度、土耳其、埃及、希臘...等國,是日本建築史學的鼻祖。
在旅途中,他結識了當時正率領探險隊進行考古,日後繼任為西本願寺法主的大谷光瑞。大谷光瑞從探索佛教源流連結到興揚亞洲文明的理念,與伊東忠太拒絕獨尊歐美,以梳理亞洲建築系譜發展他的「建築進化論」產生了交集,兩人因而結為至交。
能遇上一位與自己意氣相投的業主,不知是多少建築師可遇不可求的夙願。因為與大谷光瑞的交情,伊東忠太經手了許多西本願寺的關連建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築地本願寺了。
築地本願寺於1934年竣工。在當時不僅是日本罕見的鋼筋混凝土佛寺,外貌更突破了傳統寺院深受唐、宋影響的樣式,直接取經自佛教的誕生地-印度。這座前所未見的佛寺,也就像是忠太與光瑞的旅程見聞記錄。
取經自印度的建築特色
外觀
首先可以看到入口處及主屋頂,有如冰淇淋形狀的雙重尖拱構造,正是發想自古印度的佛教石窟。
兩翼的鐘樓則是採用舍利塔的造型。其實日本佛寺常見的木造塔也就是一種用以供養佛陀舍利子的舍利塔,在南亞、西藏及東南亞則多呈現這種覆缽式的形狀,漢傳佛教加入了的樓閣意象,再傳入日本,才成為了日本各地佛寺的三重塔、五重塔。
下圖同時也可看到印度語稱為「希訶羅」(sikhara)的錐形設計,這種裝飾也大量使用在築地本願寺階梯扶手的中段,以及屋頂的邊緣等處。
火燈窗的形狀也是道地的印度色彩。
台階前的石獅當然也不會是傳統佛寺常見的造型了。這組石獅的DNA,或許從古印度的阿育王石柱可以找到。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君主,以統一印度及弘揚佛法而被視為聖王。他所樹立的一系列上有神聖動物雕像,柱身銘刻佛法戒律的石柱,被視為佛像出現之前最重要的佛教工藝,其藝術風格更可以追溯到波斯及兩河流域古文明。
這幾乎完全印證伊東忠太與大谷光瑞文化溯源理論的造形藝術,當然非得應用在兩人共同打造的築地本願寺不可。
至於獅子背上的翅膀,則是忠太對於神話中妖怪、幻獸的個人興趣之展現。其實忠太在本業之餘也是位妖怪愛好者,曾發表過「妖怪研究」等文章。除了築地本願寺以外,現存的許多伊東忠太建築作品如一橋大學、東京都慰靈堂或京都西本願寺傳道院,都可以看到他在建築中置入的奇特動物造型。
內部
走進大門,在玄關內還有三道門,接著又能看到兩個在佛教寺院罕見之物:首先是三道門上有著令人聯想到基督教堂的彩色鑲嵌玻璃窗,進入本堂更看到了巨大的管風琴!不過仔細看彩色玻璃上的,其實是佛教意象十分濃厚的蓮花圖案。
管風琴是在1970年代設置,當時製作管風琴的德國公司還為了築地本願寺特別加以設計。音管共排成六個山形,象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左右兩側正面音管各有48根,代表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築地本願寺過去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管風琴音樂會,2021年1月在疫情之下則進行了一場透過Youtube直播的無觀客音樂會。
在玄關兩側,通往一樓的階梯,沿著扶手從上到下都可以看到孔雀、牛、獅、馬、象的雕刻,這些都是佛經中曾用以譬喻佛與菩薩之力的神聖動物,但卻被塑造得十分渾圓可愛,伊東忠太一本正經的將他考察之旅的心得具現在這座建築的同時,也不忘將他的個人嗜好幽默地融合在設計中。
在鄰近階梯的梁柱與牆面之間,還隱藏著一對猴子。
另一方面在本堂內,柱角包覆的銅皮上,則在四面裝飾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紋樣。千年以來影響日本至深的風水觀也不可避免的出現在這座新時代的佛寺內。
進入本堂內的主要區域,這裡呈現的就是傳統的日本寺院風貌了。格天井、斗拱、虹樑以及其下貼金的雕刻都是木造,並且漆上了繽紛的色彩。信眾與僧侶在進行參拜、祈禱時,終究也需要一個熟悉而親切的環境吧!
本堂左側的一個角落,有張擺滿了千紙鶴、花束與照片的桌子。1998年,被稱為視覺系搖滾先驅的X JAPAN吉他手Hide英年早逝,在築地本願寺舉行了告別式。當時超過五萬名樂迷湧進築地,隊伍綿延兩三公里。當時的報紙更留下了「銀座的花店被一掃而空、往築地的地鐵車上充滿了花香」的記事。
葬禮之後,築地本願寺便一直保留了這個角落讓樂迷追憶那位停留在33歲,永遠不會老去的Hide。
築地本願寺 持續創新
築地本願寺境內的第一傳道會館內備有日本料理與Tea lounge可供用餐,還提供宿泊服務。旅遊資訊中心內的Cafe「Tsumugi」 推出每日限量30份,包括粥、湯及16道小菜的「18品早餐」。書店、土產店也都一應俱全。除了參拜以及欣賞建築之巧思,喜歡美食與採買紀念品的人也不會失望。
在80餘年前以破天荒的嶄新形象出現的築地本願寺,可以看出它一路走來也持續嘗試以創新而具親和力的姿態去面對世人。2016年,築地本願寺更成為第一個舉辦同志婚禮的佛寺,這或許正是日本佛教特有的入世精神之展現吧。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